首页--诚信聚焦

打击网络谣言 建立社会诚信

2014-12-01 08:47:39.0 出处:西藏日报

    去年以来,国家对于网络治理力度不断加大,一些制谣传谣者获得了法律制裁,网络谣言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。但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,网络谣言从来没有消失。尤其是近段时间来,境内外舆论的关注度越来越高,一些谣言又开始抬头并在网络上传播。

    从近期的网络谣言看,网络谣言的隐性化越来越明显,一些人为了规避法律风险,开始打着“社会公益”、“网络反腐”、“维权” 等看似具有“合法性”的幌子,进行造谣传谣活动,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迷惑性。一些人借助“医药”、“养生”、“心灵鸡汤”等节目和段子向普通大众传播错误知识和思想,比如转基因问题。抛开单纯的经济利益之争,这种谣言和错误言论传播的社会影响是巨大的,是从最基本的生活层面,扰乱广大草根网民的基本生活常识和认知,最终影响的是社会的基本诚信。

    可以说,网络谣言依然是当前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,它不仅干扰社会正常认知、误导社会思想,而且容易引起社会恐慌,破坏社会秩序。尤其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谣言制造社会矛盾、阶层矛盾等,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与稳定。因此,应对网络谣言,笔者以为,除了专项打击之外,还必须加强网络立法,建立常态的网络监管机制。

    加强舆论引导,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氛围。发挥主流网络媒体作用,主动设置议题,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。针对社会热点问题,及时发布最新消息,披露事件处理过程,取得舆论的支持和理解,避免谣言产生。

    完善网络法律法规,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力度。网络社会也是一个法制社会,必须以法律为底线。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,对网络造谣传谣者,包括新闻造假行为进行依法查处,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惩,真正做到“有法可依、违法必究”。

    加大信息公开力度,最大限度压缩谣言产生的空间。完善信息公开机制,加大信息公开力度,及时有效地公开信息,澄清谣言。一方面进一步完善政府网站建设,让政府网站成为信息公开和查询的重要渠道;另一方面充分发挥“官方微博”的作用,使其成为辟谣的有效阵地。

    加强能力建设,建立网络日常运行监管常态机制。在充分保证言论自由的同时,依法加强网络监管,对于造谣传谣的账号及时予以清理。需要指出的是,要进一步提升网站管理人员及职能部门人员能力,既包括网络技术能力,也包括职业素养和网络谣言识别能力。

    提高网民素质,倡导理性上网。作为公共领域,网络环境需要网民共同维护。网民要提高自身辨别谣言的能力,对于一些明显违背常识的信息或恶意炒作攻击行为要予以警惕,努力做到不信谣、不造谣、不传谣。
分享到:

您还没有登录,请 登录后再评论!  注册认证

评论

文字最少20字,最多4000字。

*验 证 码: 点击刷新 看不清?换一张!
 

   
>>更多

概况

暂无